(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张晓云,袁浩然)
一、国内需求有韧性,供给紧缩孕育中期景气
1.1、海外民航业的恢复是国内的预演
今年3月开始,海外迎来一轮跨境政策的放松,目前多国已明显放开边境政策,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航线正在快速恢复中。以美国为例,受益于管制放开和较高的疫苗接种率,美国于年二季度实现疫情以来的首次盈利美国四大航中除美联航在第二季度净利润为-4.34亿美元外,其他航司均实现盈利,其中达美航空为6.52亿美元、美国航空净利润为0.19亿美元、西南航空净利润为3.48亿美元,西南航空凭借低成本的商业模式在年第一季度率先实现盈利。
随着疫苗接种率和航空业客流量一路走高,二季度开始美国逐步实现疫情常态化。二三季度美国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快速上升,截至10月20日,美国每百新冠疫苗接种量约为次。8月份美国民航旅客吞吐量比20年同期增长了%,业务量即将回到疫情前水平。美国目前对疫情的防控措施进一步放松,拜登政府计划从11月8日开始,正式解除所有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外国旅客的入境限制,这意味着禁止世界绝大部分地区进入美国的21个月的历史性限制基本结束,若未来没有新增限制措施,美国航空需求或将持续复苏。
PSP3协议大幅助力航司盈利,实现扭亏为盈。以美国4家领头航司为例,美联航Q3利润4.73亿美元,获府工资支持11.3亿美元;西南航空Q3利润4.46亿美元,获政府工资支持7.63亿美元;美国航空Q3实现净利润1.69亿美元,获政府工资支持逾9.9亿美元等。而其中仅达美航空能在除去政府补贴外实现盈利。
海外民航业的恢复是对国内开放的预演,对国内需求仍应保持乐观。海外国家疫情即将步入常态化,但民航需求并未消失,若没有出行政策的压制,疫情下的出行需求仍能支撑航司盈利。我国目前的防疫形势已经逐渐稳定,国内需求逐渐恢复的态势下,部分航司的盈利仍可以预期。
1.2、乐观预期驱动下,未来疫情和需求侧对股价的影响或逐渐钝化
从7月民航数据看内需潜力
广深地区分别于7月3日、7月6日解封、南京疫情于7月下旬开始,尽管7月需求释放并不完全,但行业7月数据仍处于较高水平,较6月大幅恢复。运力投入整体相当于19年同期的71%。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RPK环比分别+27.0%、+11.9%、+33.4%、+10.0、+12.3%,合计上升22.6%,旅客周转量相当于19年同期的66%。
客座率看,各公司均有回升。7月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6月环比均有回升,分别上升2.2%、1.2%、1.1%、3.1%、2.9%。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客座率分别为90.8%、83.3%,持续领跑行业。
7月前三周为行业最好的时间窗口,疫情常态化管控下出行需求仍然较旺盛。我们认为,未来无需担忧行业需求,供给才是决定行业中期景气的核心因素。
特效药催化乐观预期,疫情对股价冲击或有所钝化
随着疫情管控能力的提升,面对多点爆发的疫情,政府可以做到精准施策、阻断疫情传播,民航业仅在小范围内受影响。另外,通过增加隔离设施、完善涉外运流程,感染风险或将进一步降低。展望未来,在后疫情时代,政府、场、航空公司多方共同努力使疫情可防可控,或将其对民航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从历史看:供给收紧与景气周期密不可分
7月上旬我们发布《趋势开放、周期起点——航空机场复苏迈过第二拐点》,提出:年是新周期的起点,并率先提示行业未来供给放缓。结合7月民航数据、美国航空业盈利情况,我们认为投资者无需对国内需求潜力担忧,供给才是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