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宝宝哭闹少食,可能是患了这种口腔疾病

长期鹅口疮可导致肺炎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宝宝口腔黏膜,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属霉菌感染。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新生儿、早产儿、营养不良患儿最易中招。

鹅口疮好发于宝宝的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通常为乳白色的膜状物,与宝宝吃奶后,没有及时清理口腔形成的奶块很像。

有一个方法可以区别鹅口疮和奶块: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拭,若能轻易被擦拭掉则是奶块,若擦除困难或留下红色创口的则是鹅口疮。

“宝宝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没有明显痛感,常被家长忽略。当病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哭闹、哺乳困难,有时还伴有轻度发热。”裴蓉讲道,如果鹅口疮长期得不到治疗,受损的黏膜会不断扩大,一旦蔓延到支气管,甚至可引发肺炎。

四大情形易诱发鹅口疮

很多家长会奇怪,这么小的宝宝,咋会感染念珠菌呢?

白色念珠菌其实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它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发现,但并不致病。不过,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口中,常过量繁殖致病。特别是以下四种情形,常导致鹅口疮:

宝妈孕前阴道存有念珠菌,未经治疗而怀孕,分娩时胎儿经产道遭受感染,约99%的新生儿鹅口疮属此种情况。

宝妈乳头不洁,或用手指触摸宝宝口腔及宝宝的玩具、毛巾、奶瓶等,均会将霉菌带入宝宝口中,引发鹅口疮。

婴幼儿在6~7个月大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容易把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营养不良、慢性腹泻或长时间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都容易让鹅口疮“有机可乘”。

注意这几点,预防鹅口疮

宝妈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卫生,重视乳房清洁,每次喂奶前都要清洗双手和乳头,但是不要用消毒湿巾。

同时要做好宝宝口腔卫生,喂食后再喂些温开水;奶具、水杯、餐具等用完要及时清洗,做好严格消毒,煮沸5分钟;不要用不洁的东西擦洗宝宝口腔,更不可用嘴给宝宝喂水、喂食物。

另外,宝宝体弱或患有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疾病,应及时进行正规治疗。不要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以防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让真菌“乘虚而入”。

新生儿科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排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djo.com/zlcl/17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