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客户身边最亲密的伙伴、朋友、管家,是银行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银行从短期追业绩、冲指标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的有效办法。
年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人口拐点到来,即使国家放出“放开三胎”政策的消息,人们依然感受到了人口红利消退带来的影响。各行各业的获客成本显著增加,即使是站在潮流顶端的互联网行业,早几年就明显感觉到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进入瓶颈期。一些企业纷纷出海,寻找印度洋上的暖流,享受来自异国他乡的人口红利。而一些走不出国门的企业,则将眼光放在了持续服务上。评价指标不断做出调整,从用户数,到活跃用户,再到用户消费时间,越来越重视对已有用户的占用;服务模式不断贴近存量用户,从裂变,到社群,到私域流量,越来越重视“锅里的”和“碗里的”差别。更多的行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陆续提出“陪伴式服务”的理念,力求在客户“生命”中留下“难以忘怀”的时光。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10多年前,很多银行刚开始建立大堂经理队伍的时候,各种培训的老师都在给大家阐述一个基本的道理——“向厅堂要效益”。所谓厅堂,就是存量客户。无奈当年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在乎丢失客户,因为获客的速度太快,成本太低,客户丢失、沉睡都是无足轻重的,“只要增量做得好,存量哪用天天倒”。可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疫情过后,私域流量、视频、抖音、直播大热,不正是让银行感受到了获客压力么?等银行重新开始重视存量客户的时候,互联网已经把客户们养出了小姐脾气,哄着说太low,捧着说太高,搂着说太热,跟着说太烦……银行看着客户表里的沉睡客户,心里满是“明明是两个人的电影,却只有一人看风景”的感觉——我想陪伴你,你要给我机会啊。
银行作为账户型企业,秉承“客户购买行为只是服务的开始”。陪伴式服务,是符合银行经营特征的,是银行重塑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的绝佳机会。可是“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意思是用情过深就不能持久,太聪明了就会有害。银行“慧极”很多年,如今却成了最受伤的人,这一点基层感觉尤甚;如今银行突然要对客户“情深”,换来的是客户一脸嫌弃,从“渣男”到“舔狗”,翻脸可以比翻书还快的么?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通过陪伴式服务维护客户生命周期”,帮助银行业重新在存量客户中掘金。
一、两个意义
要陪伴客户终生,就要知道客户的生命中哪一段需要你,也就是我们要了解客户的生命周期。要知道,客户生命周期这个词包括两层意思,互为支撑、不可分割。
(一)“客户”的周期
第一层意思是:一个人,成为企业的客户,这个阶段所经历的周期,这种生命周期也称为“客户在企业存在的周期”。这也是企业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