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期介绍
周期发展
周期优势
周期市场
周期前景
周期资源

首席深度对话渗透率国产化率集中度

刘军连挂号 http://m.39.net/disease/a_9103152.html

四季度以来医药板块持续反攻,医疗器械更是成为这一轮反弹的“先锋”,截至10月21日,10月以来中证医疗器械指数大涨12.51%,表现远超大盘,同时跑赢A股主流医药类指数。

  这一轮医药反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医疗器械作为近期大热板块,后市行情如何演绎?中长期看,医疗器械板块投资价值几何?

近期,医疗器械ETF()基金经理万纯对话华创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高岳,一起寻医问“械”,把脉医疗未来。

  近期医药板块爆发原因是什么?为何医疗器械板块强势领涨?

  高岳:近期医药反弹凌厉,背后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个:去年7月1日高点以来,医药调整持续已达5个季度,不管是调整深度还是调整时间,可以说是历史上比较深刻的一次。

第二个:从机构的持仓看,截止二季末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水位,包括医药指数相对于沪深的溢价率,均处于过去十年历史低位状态。再加之近期医药行业,尤其是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利好频出,这也让医疗器械吹响医药反攻的号角,带动整个医药板块震荡向上。

  医疗器械板块之所以表现强势,主要是中长期逻辑和短期逻辑的共振。

1、短期政策利好频出,医疗器械全面受益。近期脊柱集采、肝功能集采和电生理集采政策预期温和,长期压制高值耗材和IVD板块估值的政策因素得到释放。9月财政贴息贷款为医疗设备行业带来千亿元的市场新增量,医疗新基建逻辑得到进一步强化。

  2、医疗器械长期增速快于医药。医药长期基本增速比较快,在医药内部医疗器械增长又比较靠前。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器械发展周期较医药稍晚一些,从政策上也可以看出来,国内先集采的药品,因为它更成熟,然后再过渡到器械。年中国药械比(药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为1:0.35,而全球药械比约为1:0.72,部分发达国家甚至接近1:1,器械相对于药品总的盘子的比例,它是在追的这样一个状态,这就造成医疗器械增速快于医药行业。

  3、国产企业占比提升,进口替代加速,医疗器械领域是可以孕育很多快速增长的公司。相比短期逻辑,医疗器械这些中长期逻辑应该是更重要更核心的。有这些托底,这个板块未来不缺机会。

长期来看,公共卫生防控很难成为影响企业长期价值的因素。在公共卫生防控期间由于业务属性等原因受负面影响的公司,预计三四季度业绩有望加速。公共卫生防控期间业绩受益的公司积累的资金和渠道也对未来公司发展有深远影响。

  这轮行情究竟反弹还是反转?

  高岳:我们内心来说认为是一个反转,关于这点还是比较明确的。

  开头说的医药整个调整周期长、调整幅度大,机构持仓处于历史低位等,包括刚才说到的系列医疗器械政策催化,都是医药板块短期爆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们再看一下整个医药板块的绝对估值水平,9月板块低点时候,整个医药板块估值只有20倍左右,甚至有人调侃“医药估值可以对标化工了”。龙头公司相对好些,板块大多数公司估值是杀到了10-20倍之间。这个估值水平下,其实不用有太多的担忧,板块挖掘空间实际在变大。

之前行业里一直有句话,“医药增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现在即便有了集采控费,医药增速仍是超越国内生产总值的。参考发达国家,最高的医疗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接近20%了,未来随着收入提升,大家肯定也愿意花更多的钱提升健康、延长生命。考虑到这个行业的刚性需求,中线角度看医药或许无须过于担忧。对于好企业来说,它们需要时间把企业业绩增长转化为二级市场红利。

  近期集采规则出现了那些边际变化,对行业发展有何影响?

高岳:9月底以来,从种植牙集采到脊柱集采、肝功能集采、电生理集采来看,近期的连续出台集采规则传递了两个核心信息:不再“唯最低价中标论”、集采影响进入可预期阶段。

随着集采经验的持续累积,集采规则更加完善、科学,尽管后续品类依然会降价,集采规则已逐步清晰、降价进入稳定预期,在此大环境下,投资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djo.com/zdff/2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