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不久就要到了!按照历法的计算,今年的立冬将在11月7日交节。具体交节的时间就是,10月7日当天的12时58分37秒。老话说,“立冬若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在不几日立冬节气即将到来的今天,咱们就来畅谈一下立冬,以及“立冬若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这句老话所要传递和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畅想一下明年的年景好不好?
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1个节气。
立冬的“立”字是一个会意的象形字,本义为“笔直的站立”。甲骨文中的“立”字,看上去本就像一个人站在地上。“立”字下面的一横作为指事符号,代表的是正是大地。而作为节气来说,立冬中的“立”字,意味的是“开始”。
甲骨文中的“冬”字,很像是两粒已经成熟的果实垂吊在空中,代表的是收与藏的契机。现今的“冬”字作为会意字,表示年度周期中四时推运时序的终了。就像《说文解字》中所表达的一样,冬乃是“四时尽也。”
古籍《鹖冠子·环流篇》中认为,“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也就是说,每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偏北的“亥”位时,立冬就要交节,立冬交节时,黄经达到°。
立冬是古代的四时八节之一,每年交节于公历的10月7日到8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原来气候学上是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低于10℃,作为入冬标准的。而现在则是,当下半年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冬日”时,气象部门开始计算“冬日”各前后2天的平均气温,并将其与“冬日”的平均气温相加后除以5,如果得出的平均气温值低于10℃,便将“冬日”哪天视为入冬。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是立冬节气的物候特点。立冬节气里,华南没有冬季迹象,台风可能依然会活跃。北方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气温可能会持续下降。
老话“立冬若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交节当天碰上的是60甲子中的“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等“六壬”当中的任何一个“壬日”,则预兆接下来的一年会比较缺少雨水。因为雨水相对较少,地势高燥的地块里,农民辛苦种下的庄稼,可能就要囿于没有雨水的眷顾而长不好,让农民白费功夫,白劳心了。
“立冬若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的这种说法,最早源于一本托名孔子所著的古书《枕中记》(或者说《孔圣枕中记》)。《枕中记》是一本预测未来的著作,其中有诗文曰,“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米价增。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至于说,这种预测究竟准还是不准?并没有什么验证性的历史记载。
关于“明年年景好不好?”,首先说,今年立冬交节的10月7日不是干支上的“壬日”,而是“己未日”。另外,明年是农历上的壬寅年。以五行来说,“己未日”当中的“己未”,天干己属于阴之土,地支未属于阴之土,是比例和好。“壬寅年”中的“壬寅”,天干壬属于阳之水,地支寅属于阳之木,是“水生木相生”的吉祥之年。
古书《枕中记》在预测壬寅年时认为,“壬寅是丰年,禾稻倍收全。四季均调和,桑柘半丝蚕。”
还有就是,《地母经》在用一诗一卜预测壬寅年时也曾经说过,“虎首值岁头,处处好田畴。”“春夏承甘润,秋冬处处通。蚕桑熟吴地,谷麦益江东。”“桑柘叶不贵,蚕娘免忧愁。禾黍多成实,耕夫不用忧。”
因此说,有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手段助力和保驾护航种田的农民,怎么说都是无需过分担心明年的年景和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