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溃疡的中药调治
儿童口腔溃疡,也可称为口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
儿童口腔溃疡的主要表现症状:口腔疼痛,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大量稠黏液分泌、浅表溃疡,表面有白色的伪膜形成,有烧灼感和疼痛感等。
口腔疼痛,有灼烧感,充血,水肿,白色伪膜······儿童口腔溃疡多数呈良性,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一般可数日自行愈合。
部分口腔溃疡的患儿,病程会迁延,溃疡面积会增大,数目会增多,疼痛亦加重,愈合期亦延长,间隔期会缩短,这是典型的综合免疫力不足或下降的表现。
在日常中,由于患口腔溃疡的儿童太常见,又由于一些口腔溃疡患儿可以自行恢复,有人会因此忽略对孩童口腔溃疡的重视,不予采取治疗,寄希望于自愈,这是不对的。因为口腔内如果发生溃疡,就会不断滋生不良细菌和病菌,这些细菌和病菌就会直接随着饮食进入人的深层体内、血液及五脏六腑,继而不断衍生寻找发病时机,给健康留下隐患。
对于儿童口腔溃疡,除了以上健康隐患需要注意,还有一个方面更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定要注意观察,分辨出溃疡的良性和恶性,具体分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
正常来讲,良性口腔溃疡,一周或一月内可愈合;而恶性口腔溃疡则呈进行性发展,数月甚至年余不愈合。
2,形态
通常情况下,良性口腔溃疡,形态比较规则,呈圆、椭圆或线条形,边缘整齐,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凹陷的基底部较平滑,摸上去柔软,疼痛明显。而恶性口腔溃疡,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溃疡底部不平似有颗粒状,触之质硬韧,不同于正常粘膜,同时溃疡疼痛反而不明显。
3,规律
良性口腔溃疡常常反复发生,有自限性,恶性口腔溃疡却无复发史,一旦发病,就迟迟不愈合。
4,体征
良性口腔溃疡全身症状少见,颈部淋巴结不肿大或虽肿大但不硬不粘连。恶性口腔溃疡则相反,有的甚至有恶病质。最后可根据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作出判断。良性口腔溃疡一般用消炎防腐类药物后效果明显,愈合加快,而恶性口腔溃疡则常常对药物“不理不睬”,疗效不明显。
对于儿童口腔炎症溃疡,中西医不仅在认识上有一定的不同,具体治疗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讲,西医注重的直面治标,而中医体现出了标本兼治。
一,西医对儿童口腔溃疡的常规治疗
西医对于儿童口腔溃疡的治疗,以涂抹喷雾口服消炎抗生素药物做靶性治疗为主。如,喷洒西瓜霜,锡类散,利多卡因涂抹,或针液抗病毒、抗生素治疗。由于儿童口腔溃疡具有反复性周期性复发频发的特点。长期大量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必然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孩子反复的口腔溃疡,最好采用中医中药的扶正固本驱邪的方法治疗。
二,中医对儿童口腔溃疡的辩证治疗
中医认为,儿童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阳为亢热,易于生火;火易上窜,故易由内腹熏蒸至口腔。中医同时又认为,儿童脾胃常不足,心肝常有余;脾胃不足易于积食生痰,食痰不消易于滋生细菌,细菌寻肠胃热邪浊气上窜共害口腔,必然着床积聚,生发热毒,侵淫感染生成病灶,此即所谓口疮或溃疡。由于食积、痰火、内热,是儿童时期的多见易发症,因此,由此而引发的口腔溃疡也就会反复发作。由于儿童口腔溃疡发病,相继呈现为白色黏膜糜腐状,中医因此也称儿童口腔溃疡为口疮、鹅口、雪口、口糜。
1
通常情况下,儿童口腔溃疡的初发期,中医称之为“鹅口疮”,后期称之为“口腔溃疡”。
具体治疗如下
1,鹅口疮
主要特点:口腔内起白膜,剥之不易脱落主要症状:口腔所起白膜轻症者仅局限于颊粘膜处,重者布满口腔,严重者可延伸至咽喉。全身症状为烦躁不宁,胃纳减退。舌苔多白腻,脉象多滑。论治原则:清胃燥湿,清热泻脾,化解湿毒经验方剂:板蓝根9克,赤白茯苓各6克,淡竹叶、黄芩各5克,川连、炒栀子各3克
每天一副,分数次服可同时配合中成药“冰硼散”外治
2,口腔溃疡
主要特点:口腔内溃疡,疼痛不能食主要症状:口腔溃疡流涎,多处疡面如疮,甚至糜烂出血,拒食哭闹(小儿),心烦急躁,夜眠难安。舌红少苔,脉象滑数。论治原则:清心导热,泻火解毒经验方剂:生地、连翘、石斛各9克,木通、川连、淡竹叶各3克
每天一副,分多次服可同时配合中成药“锡类散”外治
END
本期主讲:苍松
主编:晨阳
副编:胖嘟嘟
审核校对:黄启琼
1、本文内容为苍松医生实际诊疗经验及个人学习心得归纳整理,欢迎大家转载交流学习,但转载请注明出处。2、文中治疗方案可供读者做家庭治疗指导。鉴于某些疾病的复杂性及个人体质不同等因素,读者对文中涉及的药方和成药,不可盲目照搬套用,要认真阅读对照文中对疾病类型及症状的辨别和分析。3、如读者对文中内容及个人病症有疑虑,可直接添加苍松医生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