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进化出来的、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有抗药性的细菌,会用“超级细菌”来称呼,现在连真菌都有了抗药性,有一种叫做“耳念珠菌”的超级真菌出现在全球多个国家,容易感染免疫力受损或是衰弱的老年人、新生儿、或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达30%到60%,而且过半的感染者会在90天内快速丧生。
念珠菌属于真菌并非细菌,治疗也是使用抗真菌药物而非抗生素,耳念珠菌是其中一种,较为少见,但感染后致死率较高,也有治疗困难。这种超级真菌“耳念珠菌”在国际间传播。从年到年,欧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ECDC)报告了来自几个国家的个欧洲耳念珠菌病例。最大的一次感染暴发发生在年4月至年11月伦敦的一家心胸外科ICU,涉及72位患者。美国近期已经发现超过名患者,当中近半数在感染后90天内死亡,这也让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将耳念珠菌列入“紧急威胁”名单。
“截至目前,中国已确认18例超级真菌临床感染病例,这里说的‘超级真菌’指的是耳念珠菌。我们还在持续监测,但总体上还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爆发性流行感染。”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皮肤科教授廖万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纽约时报》4月6日报道,医院去年5月为一名老年男子做腹部手术时,发现他感染了一种“神秘而致命”的真菌,医院迅速将其隔离在重症监护室。该男子最终在住院90天后死亡,但这种致命的真菌却顽强地存活下来。病房很多地方都遭到了入侵,院方为此对墙壁、病床、门、水槽、电话都进行了特殊消毒,甚至拆除了部分天花板和地板。目前,这种名为耳念珠菌的多重耐药真菌在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伊等12个州流行。
“超级真菌能长时间存活于患者和医院设施表面,若感染控制措施不力,容易导致院内爆发性感染。”北京大学医学部检验学系主任、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说,年在英国爆发的超级真菌感染,其罪魁祸首就是一只共用的体温计。
“从现有文献看,感染者大多会有原因不明的发高烧,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并伴随各种器官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现。”廖万清介绍说。年,中国发现首例耳念珠菌临床感染病例,中国首株耳念珠菌分离自一位76岁的患者,这项研究由王辉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广华分别率领的团队共同完成。
此后,中国医院检验科主任尚红及其团队鉴定出15名住院患者感染了耳念珠菌。据廖万清介绍,军事医学科学院也鉴定出2例。“至此,中国大陆共确认18例耳念珠菌临床感染病例,我们还在持续监测。”
耳念珠菌的来源目前还不明确,是环境真菌还是人体共生菌,也不清楚。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这是新近进化出来的、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主要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达60%。
在显微镜下,耳念珠菌与其他念珠菌并无明显差异,但通常具有多重耐药性,部分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三大类抗真菌药物都具有很高的耐药性。这种超级真菌对免疫系统不成熟或受损的人最致命,包括新生儿和老年人、吸烟人群、糖尿病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培养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图片来源/美国CDC
有多重耐药特征。耳念珠菌引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