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大学生防艾核心知识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疗 http://pf.39.net/xwdt/180828/6489068.html

为便于大学生朋友们对防艾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我们从权威部门参考艾滋病领域的最新相关政策、文件、报道,针对大家认识中的薄弱环节,特搜集梳理出了如下相关,仅供参阅学习~~

危害认识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不可治愈。

解析:多年来我国艾滋病年报告死亡数一直在所有传染病中位居第一(年我国艾滋病死亡2万,全国传染病死亡2.5万)是其它所有甲乙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3倍之多。感染艾滋病会给学习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对于家庭、父母心存愧疚,需要终身规律服药,精神压力增大。病毒会缓慢破坏免疫系统,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典型期会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罕见的恶性肿瘤,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2、艾滋病需要终身治疗,会给家庭和个人造成严重心理和经济负担。

解析:当人感染HIV后,体内免疫一同就会持续遭到破坏,由此可能会增加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发生的几率,因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需要终身治疗。由于择业和社会歧视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导下,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在后续的治疗人生中往往要携带沉重的精神压力。虽然目前我国对艾滋病感染者免费发放抗病毒药物,但是一旦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恶性感染和肿瘤),亦需自身承担。

3、艾滋病感染者很长一段时间和正常人并无差别,一些正常人很容易被意外或恶意感染。

解析:艾滋病存在较长时间的潜伏期(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因个体而异,经过0.5~20年,平均7~10年才发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前外表和正常人无异,觉不能从一个人外表是否健康判断其是否感染艾滋病。一些学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强/疾病预防知识匮乏,无法抵御异性或同性的引诱、哄骗,与外表健康的人发生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毒。也有极个别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出于各种原因,蓄意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传播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4、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解析: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其传播的隐蔽性和社会文化滞后所导致不可避免的排斥性,都增加了其防控难度。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方针)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流行认识

1、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

解析:这些特点可从近年来全国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得到佐证,年~年,每年新发现15~24岁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从人(占全国新发现比例0.9%)稳步快速上升到人(占全国新发现比例1.7%),年均增长率在35%以上(远高出全国同期7.4%的水平)。构成比上,年~年,我国报告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占全部青年人群感染者人数的比例由5.77%上升16.58%。

2、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解析:近年来,我国新诊断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异性传播约占70%。但男性同性性行为群体因为防护率低,感染风险更高。国家监测数据显示,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每人中约有8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具有很高的感染风险。

预防认识

1、学习掌握全面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解析:掌握全面、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保证安全的性行为。青年学生处于性活跃期,应学习和掌握性健康知识,了解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可能面临的艾滋病感染风险,是避免感染的关键!性既不神秘、肮脏,也会自由、放纵。性冲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成长的必经过程。青年学生应积极接受性健康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制性。

2、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解析:目前尚没有能够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3、每次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感染与传播。

解析: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确保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安全套并不意味着可以放纵个人的性行为(就比如学习消防不是为了放火一样)。正确使用安全前应特别留意安全套偶的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确保安全套不过期,要将安全套前段的小囊捏瘪,排出空气。每一次性行为都要使用新的安全套,不重复使用。

全程都要使用安全套,即在阴茎接触阴道、肛门或者口腔之前,就要戴上安全套。良好的润滑剂对防止安全套破裂是很重要的,只能使用水性的润滑剂,油性润滑剂容易造成安全套破裂。射精后应立即抽出,注意安全套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考虑去相关机构进行咨询检测。

4、正确识别含有病毒的体液,科学看待艾滋病传播。

解析:艾滋病通过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共用学习用品、共同进餐、公用卫生间、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下面5种体液中存在量大,具有很强传染性: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母乳,伤口渗出液,可以归纳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唾液、尿液和泪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没有病毒,汗液、呕吐物等不含病毒,因此共用学习用品、共同进餐、公用卫生间、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打耳朵眼、廉价纹身、共用刮胡刀或牙刷、到非正规小诊所拔牙等因为可能涉及到体液交换,属于艾滋病的低危行为,也需要尽量避免。

“”原则

如果上述传播途径不好掌握,那就记住这条“”原则吧,它可帮助我们很准确辨别艾滋病的传播真伪:

5:HIV在五种体液中含量较高,并且具有传播性: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

3:HIV的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3:HIV传播的三个条件:数量、质量、体液交换。

1:一种常用预防方式:在性行为中坚持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5、注射吸毒会增加经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解析:注射吸毒涉及到共用针具,与会使病毒通过污染的针具传播。在注射吸毒人员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可切断因注射吸毒经血传播艾滋病的途径。使用合成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等)、醉酒会增加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因为这些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从而导致性行为发生或导致易受性暴力侵害。青年学生应提高对新型“换装”毒品的辨识力,毒品可能化身成“可乐”“奶茶”“糖豆豆”等,要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远离毒品,保持身心健康(详细了解毒品包装及危害)。

6、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解析:性病病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更高,特别是像梅毒、生殖器疱疹和软下疳等以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性病,溃疡使艾滋病病毒更容易入侵。及早发现和规范治疗性病和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时,要尽早检查、及时治疗,争取治愈,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接受检查和治疗。

艾滋病没有高危人群,只存在高危行为!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原因。艾滋病感染风险较大的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没有保护的男性同性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有偿性行为等。

“ABCD”原则

近些年来,国外专家在总结了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ABC”原则——

A:Abstinence控欲

就是说,如果人不进行性活动,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只有掌握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识,学会调节性冲动,遵守社会性道德规范,才能避免轻率地卷入危险的性活动,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B:Befaithful忠诚

意思是对不能禁欲的人,要做到夫妻双方或有性伙伴关系的双方相互忠诚。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是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为,性活动中接触的人越多,遇到有病的人的危险就越大。

C:Condom安全套

如果无法做到A、B这两点,“C”告诉我们的是,正确使用安全套也可以减少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

D:Drug药物

指阻断药物,一般是发生高危性行为72小时(最好24小时)内服用(连服28天),阻断效率高(99.5%),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大,且花费较高(平均元左右)。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做到一辈子禁欲。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性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要不就要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相互忠诚的、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侣,要不每次性生活都要坚持使用安全套,这样才能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生活而传播。如果安全套也不能坚持科学使用,怀疑高危感染,应72小时内及时实施药物来进行阻断!如果能真正做到上述四点,艾滋病是可以%防范的!

检测治疗

1、发生高危行为后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

解析:所谓高危行为,是指与他(她)人“共用针具吸毒或发生无保护性的性行为”。及时到正规部门检测与咨询是为了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不能仅凭自我感觉判断。在急性感染期,患者传染性较强,常出现的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腹泻等流行性感冒样症状,但是这些症状是否出现因人而异。在个体刚刚感染的一段时间内,虽然感染者体内艾滋病病毒,但血清中尚不能检测到抗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检测窗口期。根据个体不同,此过程长短不一,通常为2-12周(半月到三个月)。因此,在艾滋病窗口期检测结果阴性并不代表一定没有病毒感染,一定要在窗口期上限(即3个月)后复查,具体可咨询当地的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做了筛查后,如果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呈阳性,也不能%确定是否感染,应尽快到具备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确诊。

个人如果经常发生艾滋病感染风险较高的行为,应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建议每年至少2次,及时了解感染状态可以尽早治疗,越早治疗身体的免疫功能恢复最好。在不了解性伴是否有艾滋病的情况下,与其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存在感染风险,双方都应进行艾滋病检测,确保彼此的健康。

2、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检测和咨询服务。

解释:我国各地疾控中心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门诊)为有需要的个人提供免费和保护隐私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国家对个人接受资源咨询检测的信息完全保密(只透露给本人)。可以求助于最近的资源咨询检测门诊。卫生部门制定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所提供的咨询和检测服务都是完全免费的。医院皮肤性病科可以进行艾滋病检测,还有一些社会组织也能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快速检测以及咨询服务。

我国已经批准上市艾滋病尿液自检试剂,可以在家和学校进行自我检测。如自我检测结果呈阳性,一定要去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进行确证,并接受咨询和后续治疗服务。

3、感染艾滋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解释:目前,我国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治疗原则是“发现即治疗”。一旦感染艾滋病毒,体内病毒复制就已经开始,会逐渐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及早治疗能够降低上述损害的发生机会,使免疫功能恢复并保持正常水平,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早期治疗不仅可使感染者获益,从公共卫生角度看,治疗覆盖率的增加也将对普通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免费药物申请是由患者户口所在地的疾控负责建立档案和发放抗病毒药物,患者前医院随访领药,但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疾病,不在免费治疗范围。

法律法规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是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

解析:(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各项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歧视不利于控制艾滋病传播。有感染风险的人群因担心受到歧视而不愿检测,不了解自身感染状况,会妨碍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增加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因受到歧视不能积极面对生活,甚至产生报复和危害社会的念头。(2)感染艾滋病后要主动将感染情况告知自己的配偶和性伴,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他人感染。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仍卖淫、嫖娼或者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致人感染艾滋病,将被依法以故意伤害罪惩处。(3)“四免一关怀”政策:年国家出台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指的是:免费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免费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免费为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艾滋病孤儿免收上学费用;“一关怀”指的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

2、十三五规划中的三个“90”目标。

解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明确提出到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的“快速通道”目标,《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90-90-90”目标,具体为: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我国实际估算为54%);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读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艾滋病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采取安全性行为,远离艾滋病侵害,是我们每位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你想自测一下,可通过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djo.com/zlcl/20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