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年说起。年,是市场资本疯狂涌入口腔行业的一年。这一年开始,资本对口腔诊所青睐有加,投资频频。让我们来看一组不完全数据:
年1月,上市公司可恩口腔发布公告,宣布融资约1.35亿元,用于进行新医疗机构的扩张建设,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年4月,马泷齿科(中国)宣布完成B轮万人民币融资。年4月,马泷齿科中国公司又宣布完成1.1亿人民币C轮融资。
年8月,欢乐口腔宣布与华泰医疗产业基金、中卫安健创业投资基金、珠海世纪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京泰恒安管理公司等单位正式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融资金额为3.5亿。
年9月,极橙齿科获得来自分享投资的千万级pre-A轮投资。
年9月,上海雅御口腔完成万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浙江中赢控股集团。
当时光进入年,我们看到这种投资还在持续,并且资本大鳄如万达、华西等各路资本,也在纷纷加入“战场”。前有万达宣布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家牙科诊所,紧接着依托华西口院,四川就成立了“巨无霸”华西牙科,宣称要在3年内布局家连锁。
资本的进入,让各种诊所连锁、医院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时间,医院、民营诊所、本土机构、外来连锁都纷纷开始“跑马圈地”,目的只有一个,凭借先发优势挤垮后来者,抢占市场。口腔行业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疯狂扩张!
这背后,是资本对口腔行业主体——医院、口腔诊所盈利能力的看好,是资本对口腔医疗产业市场化运作空间的看好,是资本对口腔市场消费前景的看好。可以肯定的是,挟资本优势到来的口腔诊所市场间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
人才的竞争
资本的看好,就意味着口腔诊所间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看看曾经的“千团大战”盛行的团购行业,看看现在的摩拜、ofo、小蓝等各种品牌共存的共享单车行业,再看看曾经的医美行业,哪个资本的进入,不会掀起血雨腥风,直至最后胜者称王后市场留下一地鸡毛?鸡毛是什么?就是在资本还没有退却之前,已经在激烈的竞争中倒下的口腔诊所。
口腔诊所的扩张,必然带来人才的需求之争,除了市场化运作的人才,更重要的就是有经验的医生。“营销人才+技术人才”,承载起了这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毕竟,没有人才,什么市场营销都是虚的。
由于我国口腔院校的培养模式,它们更多的是注重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教学。除了毕业前实习,学生在日常中上手实践的机会有限。即使实习,诊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有多少愿意给这些新手太多上手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市场又需求的恰恰是有较高技术能力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有经验的牙医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成长,而整个行业又不愿意给这些人太多的时间,何其矛盾!
诊所增多,医生有限,时间积累为零,人荒在所难免。于是,我们看到了各个口腔机构在发展计划中,都在强调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不论是佳美、瑞尔还是马泷齿科、华西牙科,人才培训都在融资报告中占据了大幅篇章。例如,在华西牙科的计划中是这样的说的“将先发展继续教育,再发展学历教育,构建牙科人才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两个层面的教育培训体系,规划建设新华西牙科学院及口腔职业技术学院。”
用户群体的“瓜分”
传统意义上,大中型口腔连锁和中小诊所的用户群体是不一样的。一个侧重高端人群,一个服务社区居民。但随着资本的到来,在大型口腔连锁不断扩张,中小口腔诊所不断涌现,以及人们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这种用户界限的划分越来越模糊。尤其是现在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体的情况下,现有口腔消费人群已经被瓜分完毕,新的消费人群增幅又无法满足需求,“僧多肉少”,市场并没有达到“允许无限多诊所进入”的条件。这是现状。
生存的本能,未来会让诊所对客源的争夺更加激烈。虽然目前大型口腔机构吃相还算文雅,中小机构各有地盘也还算相安无事,对高价值用户和中低需求用户群体的“瓜分”,似乎有井水不犯河水的错觉。然而,是狼就要吃肉,看看大型口腔机构里空落落的牙椅,谁敢保证哪一天这些机构不通过价格战营销战,来获取更多用户?
而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对于那些中低需求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恰恰是最切中要害的。没有哪个患者,在医疗价格相同甚至略高时,不选择更知名的服务水平更高的诊所的。也没有哪个诊所敢拍着胸脯保证,当普通口腔诊所和大型连锁呈现同样的价格时,患者会踏踏实实留在自己诊所这里。
资本的嗜血性,决定了投资总要有回报。没有大鱼,小鱼小虾也是肉,吃多了也会慢慢长大。即使没有肉,多喝汤也是极好的。毕竟消费者给诊所带来的满满是钱啊。患者的争夺,就是口行业激烈竞争的又一种体现。
口腔诊所可以借鉴的3种模式
疯狂资本的投入,对于口腔医疗服务的冲击很大,尤其是在市场营销、内部管理上,体现更为明显。如果我们随便打开某度新闻搜索,就会看到如下的新闻。无所不在的营销,彻底在轰炸着消费者的思维与认知。
靠手艺生存?回归医疗本质?别被误导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没人知道谁是谁,谁的服务能力更好!中国医疗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医患鸿沟,比银河还要宽广。那些在呼喊“让医疗回归医疗”的大咖们,他们在说完这些话的同时,转身就使尽浑身解数做起了营销宣传。
不要学莆田系?但也不要不学莆田系!
那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除了营销,口腔诊所还有什么方法呢?我们通过对18种口腔行业模式的分析,着重探讨以下三种在市场上已经获得成功的方法,对口腔诊所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种是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专注某一领域,以点撬面来发展壮大。
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是北大口腔周彦恒教授成立的赛德阳光口腔,他们通过定位于正畸,借助北大、华西等中外知名院校毕业的硕博专家矩阵和正畸行业权威大咖,来迅速打开市场,获得市场份额与知名度。年,塞德阳光发力更为明显,春节期间,他们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广告,恭祝全球华人春节快乐,3月,塞德阳光又先后举办了中原口腔高峰论坛,隐适美(Invisalign)中国论坛等一系列峰会。赛德阳光通过对品牌意识的再塑造,从市场广泛需求的正畸入手,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了解信赖,从而建立品牌形象。
这方面案例也很多,除了赛德阳光,还有专注于种植领域的植得口腔堪称典范。它们采用现代化运营和营销理念,精准定位种植牙项目,成立短短5年就实现了三级跳,在河南市场影响力跃升。
第二种是依托诊所老板自己的行业认可度,尝试教育培训,发力人才培养端。
目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正畸、种植、美学修复等培训班,其主讲人有很多都是来自于基层一线的口腔从业人员,医院有之,私人口腔更有之。在这些培训领域,有齿道、汉尔思、牙友大讲堂、贺利氏古莎、普洁培训等培训机构,主打技能教育培训,还有文都、牙医十七、金英杰教育等机构,主打职称培训。
目前做的比较好,影响力比较大的是知名口腔博客平台KQ88,他们在技能教育和职称教育方面都有涉足,而且借助口腔博客多年的积累,和庞大用户流量,获得了广泛的行业认可度。许多知名大咖,要想打开教育市场,没有几篇文章在博客上,都无法拿得出手。限于笔者所从事教育行业的关系,这方面不多赘述。
第三种是基于口腔消费金融场景,获取更多高价值意向用户,尤其是80后、90后年轻用户。
这些用户,基数比较大,且有一定消费能力,对正畸、贴面等有较高的消费需求,能接受新型消费方式,一旦他们建立起认可度,甚至都会对他们的家人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市场前景更为看好。
目前,BAT掌握了互联网搜索、电商、社交的大格局,场景化消费金融也多集中在这些领域。基于淘宝电商服务,我们看到了场景化消费金融产品蚂蚁花呗,基于京东电商服务,也有景化消费金融产品京东白条作支撑。口腔行业,作为场景化消费的一个细分行业,场景化消费金也是开展的如火如荼。
年9月,拜博口腔医疗集团与蚂蚁金服合作,在全国多家门店开通支付宝当面付、蚂蚁花呗消费金融服务,将增加芝麻信用等多项金融服务等适合口腔行业的互联网产品。
年3月,知名医疗集团欢乐口腔医疗集团与国内移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玖富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以口腔医疗分期为切入点,在口腔医疗相关消费分期领域展开合作。在发布会上,双方宣布,本次合作将以玖富万卡和易美健分期为重要支点,同时延伸到双方集团层面的业务合作,也是一次场景金融的深层探索。
大型口腔连锁在场景化消费分期领域动作频频,中小口腔诊所也并不甘于落伍。限于条件,银行和金融机构为这些零散的线下口腔诊所单独开发场景金融服务的成本太高,收益太低,而这些诊所也并不具备与这些金融机构商讨合作讨价还价的能力。目前国内中小诊所大多采用曲线方式,通过金茄子分期和牙分期等场景化消费产品,来抓住口腔消费金融场景化,获取时尚爱牙的后价值用户。
金茄子分期是国内专注于中小口腔诊所服务的平台“茄子口腔云”推出的一款消费场景化分期产品,口腔诊所只要加盟金茄子分期,即可为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分期付款业务。由于整个分期过程中,审核流程短,诊所无需担责等优势,且推出市场时间较早,茄子云诊所在中小口腔诊所中使用度高(据说达到00家),口腔诊所对茄子云认可度高等特点,颇受诊所欢迎。
牙分期为轻松牙医推出的一款分期产品。它依托于轻松牙医十多年积累的口腔诊所用户,目前也在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
对于市场而言,现在的口腔场景化消费尚属一个全新概念,尤其是对那些场景消费金融需求并不旺盛的中小诊所。它们多持观望态度。这就和早期的泉州白癜风医院白斑风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