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口腔疾病的发作率常年居高不下,很多成年人都被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所侵扰。今天我们整理了卓正齿科医生线上咨询过程中,被咨询率最高的一些成人口腔问题给予解答,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关键词一:龋齿
Q:我有好几颗烂牙,但是并不觉得痛,需要处理吗?
A:龋齿需要及时就诊及处理,它在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这时候只需要去除龋洞里的感染物,并简单充填(即补牙),就能防止龋洞进一步发展。
如果不进行处理,龋洞内的感染会不断破坏牙齿,波及到牙髓(即牙神经),引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这时候会有明显的疼痛敏感症状,但如果拖到这个时候再看,那么牙齿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了,无论时间还是花费,都会是补牙的好几倍,而且经过治疗的牙齿也会变成死髓牙,强度比正常有神经的牙齿低很多,容易发生劈裂。
所以我们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洞一定要及时充填,尽量避免发展到需要根管治疗的地步。
关键词二:口腔溃疡
Q: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不见好,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治疗?
A:口腔溃疡经常发作,需要先诊断是否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其特点是:位置不固定(容易发生在唇、颊、舌缘的粘膜),每次可能会有1-5个原形或椭圆形的溃疡,一般7-10天左右自愈。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发病因素包括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目前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在溃疡发作时对症治疗,减轻疼痛,并尽量延长发作的间歇期。
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可降低发生率,比如: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
另外,如果总是在某一个特定部位反复发生溃疡,那么需要前往口腔医生处,检查排除一下是否有局部刺激导致的创伤性溃疡,这种情况需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锐利牙尖、残根等等。
关键词三:孕期/哺乳期齿科治疗
Q:孕期/哺乳期可以进行齿科治疗吗?
A:孕期/哺乳期是可以进行齿科治疗的。大多数妈妈担心的问题不外乎两个:1.麻药对宝宝是否有影响?2.吃抗生素、止痛药等对宝宝是否有影响?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麻药:拔牙一般使用局部麻醉,麻药用量较少,同时因为主要是局部组织吸收,所以进入血液再通过乳汁分泌的量就更低了,即使麻药随乳汁少量分泌,也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美国牙科协会以及局麻药的使用说明里面都明确表示:哺乳期口腔治疗使用麻药,在麻药效果消失以后,就可以正常哺乳。
再来说一下抗生素和止痛药的问题:目前卓正齿科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是阿莫西林、头孢,根据美国食物药品监督局药物安全类型标注,这类药物在孕期和哺乳期通常属于较安全级别的药品,对孕妇和宝宝都是安全的。止痛药一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孕晚期禁用)等,这类药物孕期和哺乳期使用,多数情况下也是安全的。
关键词四:牙周病
Q:医生说我有牙周病,但是为什么我自己完全没有感觉?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吗?
A:牙周病在35岁以上成年人中患病率达90%,晚期的牙周病会严重影响口腔功能,它也是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对它基本一无所知。
有人给牙周病取了个名字叫“沉默的牙齿杀手”,我觉得非常贴切,因为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炎症对牙齿周围骨头和软组织的破坏却是一直存在的。
如果早期不进行干预治疗,去除引起牙周炎症的因素(如菌斑、牙石等),那么牙周炎症的持续破坏会导致牙齿周围骨吸收,出现牙缝变大、牙齿松动、牙齿移位、甚至牙齿脱落等情况。
关键词五:洗牙
Q:每年需要洗几次牙?每次洗牙后都觉得牙齿敏感、牙缝变大,这是什么原因?
A:普通牙龈炎患者每年至少洗1次牙;如果有长期吸烟、喝咖啡浓茶的习惯,牙面易色素沉着,建议半年进行一次洗牙;如果是牙周炎患者,在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需要医生评估病情来确定复诊频率,并根据情况决定洁牙的频率。
洗牙并不会直接造成牙齿敏感。牙石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袄,包裹在牙齿和牙龈的外面。洗牙去除牙结石后,牙齿便会重新暴露在久违的外界环境内,对外界的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敏感的感觉。如果是健康的牙齿,这种敏感症状通常在洗牙后一到两周内会逐渐消失。
牙缝变大也不是洗牙造成的。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回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填塞牙缝,而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所以牙缝就变得明显了,舌头舔起来牙齿的轮廓也更加明显,感觉牙齿变长了,这只是还原了牙齿的真实面目,而非洗牙所造成的。
在线咨询赵河川医生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