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口腔座谈室第十九期口腔种植医生需要知道

牙列缺失在口腔修复中非常常见,多由龋病、牙周炎及外伤所致,大多患者来院就诊都要求进行种植美学修复。

随着口腔种植治疗的广泛开展,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发生也会相应增加,而种植体周围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了决定了种植修复效果。针对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其发病病因如何?临床特点如何?以及治疗措施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跟着小编一起来解读吧!

01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发病病因解析

.原发病因:生物膜与菌斑累积

生物膜可以说是微生物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表面的定植,是指附着于某个表面并包埋于细胞外基质中局部形成的微生物群落。细菌在生物膜内形成菌群后,因其具有与其他多种细胞生物一样的特征,如具有功能异质性的微菌落,以细胞外基质的形式保护性多糖包被等,使其在最不适宜的环境下也能生存。

因此,回归分析到口腔内的微生物环境,可以解释为种植体表面初步形成阶段,口腔内的唾液白蛋白的吸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选择性吸附性地聚集在种植体表面,进而促进菌斑的形成。菌斑的形成速度及微生物的组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口腔卫生不良、全身系统疾病的存在、唾液粘稠度、必须营养元素的供给等。此外,种植体表面的粗糙度也与生物膜的形成有关,一般粗糙表面要比光滑表面积聚与存储更多的菌斑生物膜。

双侧颏孔间杆修复体龈上菌斑与牙石形成

.累加因素

首先,牙周病史的存在会增加种植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原因在于患有牙周病的患牙存在侵蚀艾肯菌、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致病菌。

下颌右侧第二磨牙位点种植体因近中广泛的慢性牙周炎,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持骨减少,骨内缺损严重。

其次,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因阳性IL-1基因型的存在,革兰阴性厌氧菌的脂多糖会促进白介素-1(IL-1)的大量释放,在加强免疫防御的同时,反过来又会引起骨吸收的增加。

再者,吸烟、饮酒也是诱发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Kan等国外学者研究显示,吸烟患者进行种植手术后,观察4~6个月,可以发现不吸烟者的成功预后(82.7%)显著高于吸烟者(65.3%)。

最后,口腔黏膜状况对种植体周围感染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角化黏膜,角化黏膜不足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上颌右侧第一前磨牙种植体位点角化龈缺如,促进了生物膜的形成。

02种植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解析

种植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3种:

1、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2、种植体周围黏膜增生:

3、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周围黏膜增生种植体周围炎可逆性++-菌斑聚集+(+)+探诊出血+++疼痛+(+)(+)(假性)袋形成-++骨吸收--+种植体松动--(+)

种植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

03种植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措施阐述

针对种植体周围感染的治疗,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全身状况控制

首先改善口腔卫生状况,种植修复患者应随身携带种植体清洁工具,做好预防性维护。其次,种植修复前进行牙周疾病的治疗,牙周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去除龈上、龈下根面的菌斑和牙石,常用的方法有根面平整和龈下刮治,但过度去除根面牙骨质会增加龈下根面的粗糙度,进而增加菌斑聚集,故目前临床提倡使用超声刮治器。此外,激光治疗以操作简便、牙石清除率高的特点,已在牙周疾病治疗中普遍应用。

2、取出种植体

若患者出现骨吸收超过种植体长度的2/3、中空柱状种植体、难治性种植体周围感染等情况时,可考虑取出种植体。取出种植体后,通常需进行骨增量手术,为新种植体植入作准备。

3、重建治疗

此阶段以非手术基础治疗为主,如采取机械治疗法,常用的器械有特制的超声工作尖、钛刮治器、抛光刷、橡皮杯等均可用于去除龈上、龈下菌斑生物膜。但需要注意的是,碳纤维工作尖不适合钛表面的机械操作。通过去除龈上未矿化的沉积物,以及去除钛种植体粗糙表面的菌斑生物膜,可以控制种植体周围感染。

超声系统的聚醚醚酮纤维(PEEK)工作尖

抛光刷和橡皮杯去除龈上未矿化的沉积物

采取抗菌和消炎治疗方法,可辅助控制种植体周围感染。目前临床并不推荐全身应用抗生素。而采取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龈沟液中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低,因此可优先考虑辅助应用。临床常用的局部抗微生物药物有苯酰甲硝唑、氯已定、盐酸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等。若采取非手术治疗后不能促进暴露的种植体形成再生性骨结合,因此需手术治疗来降低再感染的风险,常见的手术方法有骨增量手术和切除性手术。

//////////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djo.com/zlcl/168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