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鹅口疮还不好,宝宝哭闹烦躁拒食怎么

引言

最近常常看到后台有妈妈询问,所以今天便来讲讲这个让婴幼儿受罪、让妈妈们担忧的高发口腔疾病——鹅口疮。

鹅口疮是什么?会经常中招吗?

鹅口疮好发于宝宝口腔黏膜,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属霉菌感染。

其症状为颊黏膜、舌、软腭、齿龈、口唇等处,可见乳白色且微微高起的斑片物。开始时为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拭,强力擦拭后可露出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有时有白的像雪片。

小宝宝很容易长鹅口疮,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尤以新生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最易中招。

轻者不痛,或仅有口腔不适感,一般不影响吃奶或进食,只有靠父母仔细检查方能发现;

较明显者可有疼痛、烦躁、睡眠不安,吃奶时出现痛苦表情或哭闹、拒食;

严重者可伴有轻度发热。

假膜一旦侵犯到气管、肠道、喉、肺等部位,可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鹅口疮严重吗?如何治疗?

前面我们也说了,婴幼儿是很容易中招鹅口疮的,所以家长看到宝宝口腔有异常别慌了神,其实鹅口疮不是大毛病,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悉心护理,宝宝很快就会好的

对“轻度”鹅口疮:

先用消毒棉签蘸5%小苏打轻擦鹅口疮部位,再换消毒棉签蘸生理盐水,将小苏打溶液拭去;也可先用2%-3%小苏打清洗口腔,在涂抹少量冰硼散或硼砂甘油,每天3-4次,持续一周左右即可解决。

小tips:鹅口疮容易反复发作,用药不可见好就收,病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几天,以求彻底,避免反复。

对“顽固性”鹅口疮:

1、“杀”霉菌药物:制霉菌素涂口腔黏膜外,可考虑口服氟康唑(大扶康)。注意:必须得到医生处方。

2、活性益生菌服用,每次剂量要足,应达至少15亿活菌/次。

3、去除家庭环境任何消毒剂和含消毒剂的用品。

4、尽可能不用/少用抗生素。

5、必要时进行免疫功能检测。

就医指征:

●宝宝不愿意进食。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医院;

●若发现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5~7天后仍未改善,或鹅口疮情况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宝宝会得鹅口疮?如何预防?

妈妈的原因

1、孕前阴道存有念珠菌,未经治疗而怀孕,分娩时胎儿经产道遭受感染,约99%的新生儿鹅口疮出于此。

重视孕前检查。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白色念珠菌阴道炎,及时治疗,待痊愈后再怀孕,切断传染途径;

2、乳头不洁、手指触摸宝宝口腔、宝宝玩具、毛巾、奶瓶、奶嘴等用品卫生不达标,均会将霉菌带入宝宝口中引发鹅口疮。

注意自身卫生,特别是当妈的人。衣服要勤换洗,母乳妈妈要重视乳房清洁,每次喂奶前都要清洗双手和乳头,但是不要用消毒巾!

宝宝的原因

1、抵抗力还不够强大,口腔黏膜很娇嫩,稍有擦损或不洁,即可引发感染。

所以,要做好宝宝口腔卫生。喂食后再喂些温开水,奶具、水杯、餐具等用完要及时清洗;不要用不洁的东西擦洗宝宝口腔,更不可用嘴给宝宝喂水和食物。

2、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病或长时间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都难辞其咎,容易让鹅口疮有机可乘。

所以,宝宝体弱或患有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疾病,应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不要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否则所有细菌又给杀死了,岂不是越帮越忙?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反倒让真菌趁虚而入。

环境的原因

日常生活很注意卫生,应是导致鹅口疮的基础。鹅口疮的原因是白色念球菌,属霉菌。消化道内的霉菌随时存在,但受到肠内正常菌群的制约。生活国语干净,特别是家庭使用消毒剂、滥用抗生素,造成环境中肠道中正常菌群失衡,再有慢性消毒剂食入都会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引发“顽固”鹅口疮。所以,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处女座”上身,宝宝所有用品,包括奶瓶等只需清洗后,热水烫或蒸气消毒即可,千万不要用化学消毒剂,过于干净未必是好事。

申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图片及内容若涉及版权,请与小编联系,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因为分享,所以快乐~!长按右上角分享朋友圈哦!

池根亿营养师

赞赏

长按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白癜风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djo.com/zlcl/16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