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龋齿,可真急坏了妈妈。给宝宝刷牙很困难,即使刷了牙,喂了水,也免不了夜里的几餐“点心”。那么,宝宝经常含着乳头睡着,真的会引起龋齿吗?
宝宝一岁五个月了,一岁左右开始蛀牙,速度很快,上牙前面四颗都坏了。一直母乳至今,持续夜奶。我咨询了很多人发现,很多妈妈夜奶,很多宝宝也是不刷牙的,都没有蛀牙,所以很费解,宝宝牙齿为什么会这么不好,也非常担心,万一牙齿断裂怎么办?
不要与别的孩子相比,也不要单纯认为是母乳喂养直接导致龋齿。孩子一岁多,已添加了辅食,辅食中有糖分,比如粮食中的淀粉,在口腔内细菌作用下,糖分变成酸,附着于牙齿上,从而腐蚀牙齿导致龋齿。
在萌出第一颗牙后,就要给宝宝规律刷牙了。每天必须规律刷牙。对于孩子现状,首先要看牙医,进行正规治疗。
人类学家、兽医、哺乳动物学家和生物学家等,均认为给母乳扣上“造成龋齿”的帽子,是非常不合适的,这不符合自然生物演化的常理。
在古代,喂哺的母乳是婴儿营养的唯一来源。如果婴儿因为吃母乳而易产生蛀牙,婴儿成年之后,差不多牙齿已经掉光了,或者丧失咀嚼食物的能力了。相反,古代人类以肉食、浆果等为主要食物,还迫切需要一口坚韧的牙齿。
世界上还有多种哺乳动物,除人类外,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由它们妈妈的乳汁哺育长大,野生哺乳动物幼崽发生蛀牙的情况极少。
人类也属于哺乳动物中的一种。只有人类的婴孩有蛀牙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有关母乳和龋齿的相关问题。
科学家庭育儿母乳会引起宝宝龋齿吗?
科学家庭育儿1.母乳可以储存钙和磷到珐琅质中,让牙齿更为坚固。而某些配方奶会溶解珐琅质,甚至会在几周你就造成龋齿。
珐琅质即牙釉质,位于牙冠表面,是一层坚硬、白色透明的组织,它保护着牙齿内部的牙本质和牙髓组织。因此,光亮完好的牙釉质是牙齿健康的保证。
2.母乳不会显著降低口腔酸碱值而形成牙菌斑。大部分配方奶会降低口中的酸碱。
3.母乳是呈现饱和状态的缓冲液,不会改变胃中的酸碱值,因而更好消化,胃食道反流现象也大大减少。
4.母乳中含大量天然抑菌的活性成分,能抑制口腔细菌生长,还能阻止许多重要营养成分在口腔被细菌接触分解。
比如母乳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乳糖,它在口腔中被抗体和乳铁素等物质包围保护,避免被牙斑链球菌分解,随后进入小肠后部分解为二个单分子糖类。
而没有抑菌成分的配方奶含糖、脂质等成分较高,反而易成为细菌的培养基,某些配方奶能非常明显地帮助细菌生长。
5.喂哺母乳时,大部分奶水直接进入流到舌根部进入喉咙,较少接触到牙齿。而使用奶瓶时,大部分奶水灌入口腔,牙齿长期浸渍在奶水中,有更多机会发生蛀牙。尤其是“奶瓶龋”的成因,家长会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孩子躺着的姿势是奶嘴直接贴附于上颌乳切牙,时间长了特别容易发生龋齿。
科学家庭育儿喂哺母乳的婴儿为什么会出现龋齿?
科学家庭育儿1.造成蛀牙的牙斑链球菌很可能是后天进入宝宝口腔的。研究显示,蛀牙是具有传染性的。婴儿刚出生时,口腔内所含细菌非常少,阴道顺产婴儿可能口鼻会携带少量细菌,对形成胃肠道、呼吸道正常菌群有一定作用,通常不会有造成蛀牙的牙斑链球菌存在。因此,这种细菌很可能是被后天“接种”到宝宝口腔内的,并且,接种的时机,以及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蛀牙的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
感染口腔细菌的主要途径:
①亲吻,尤其是直接亲吻宝宝嘴唇;
②共享食器,如碗等;
③嚼食喂宝宝。
而这几种情况,在中国家庭非常常见。
我们观察到许多家庭的老人或保姆仍延续旧习,图方便不用辅食制作器械,用嘴把食物嚼烂吐进宝宝嘴里;或煮一碗粥,自己吃一口,给宝宝喂一口……
这是非常不卫生的行为,不仅传播口腔细菌,还传播许多其他感染性疾病,特别是造成胃部疾病的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在感染口腔细菌的前提下,再接触含糖量较大的食物就非常容易产生蛀牙。
2.在有多量或少量口腔细菌的前提下,任何东西只要进到婴儿嘴巴,并在口腔里分解为小分子糖类,都有可能造成蛀牙。即使是健康的食物也会如此,比如不同浓度的果汁、早餐谷物制品、自制面包、入口即化的手指饼干、人工奶制品等。
甚至一些婴幼儿常用的药品,为了让婴儿喜欢上吃药或不排斥吃药,会添加大量糖分。许多婴儿在六个月大时开始接受辅食,也常常从这时候开始发生乳牙龋齿。而家长通常很少跟牙医沟通这部分内容——他们坚信给宝宝吃的是健康食物或药物,与龋齿关系不大。
3.进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接触糖类的时间长,对婴儿牙齿的不利影响尤为重大,尤其是后者。偶尔一次关系可能不大,如果经常吃糖牙齿可就遭殃了。这时宝宝口腔中已存在的牙斑链球菌等细菌将疯狂生长。
4.唾液可以浸湿或清洗牙齿,且含有部分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保护牙齿的作用。婴儿清醒时,可通过分泌唾液、咽喉部吞咽来部分清除口腔细菌。
而婴儿入睡后,吞咽功能减弱,夜间唾液产量较少,可能是因为呼吸道阻塞如鼻塞、扁桃腺肿胀等,宝宝被迫张口呼吸。这时宝宝口腔自我清洁、稀释、中和作用均下降,牙齿干燥,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留在口腔中,容易蛀牙。
5.一些基因遗传,会让某些婴儿易患龋齿,比如先天性珐琅质缺陷。
6.龋齿不一定是缺钙。事实上,在如今母婴营养过剩、全民补钙的前提下,如果不是存在一些钙磷代谢缺陷性疾病,因摄入太少而缺钙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了。而许多父母会将宝宝龋齿武断地归结为缺钙的问题,更加盲目地补钙。
因此,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不单独构成婴幼儿龋齿的成因,相反,母乳对婴幼儿牙齿有天然的保护作用。造成龋齿与口腔细菌侵入、饮食习惯、先天因素等密切相关。
科学家庭育儿预防龋齿,我们该怎么做呢?
科学家庭育儿1.不要刻意禁止宝宝吃母乳。
2.让宝宝远离含糖量高的食物。
偶尔一次无妨,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对牙齿的危害很大,毕竟宝宝吃的都是糊样物,容易黏附在牙齿周围,另外,给宝宝彻底清洁口腔是非常难于做到的事情。
3.宝宝萌出第一颗乳牙后,就该开始为孩子进行口腔清洁。
可以用手指上缠纱布,伸进宝宝口中清洁乳牙。吃完奶后可让宝宝喝一些水。每日至少两次。
4.三岁以下可用清水刷牙,三岁以上可选用儿童含氟牙膏。
5.吃奶瓶的孩子,不要让他含着奶瓶睡觉。
作者介绍:冯欣源,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
科学家庭育儿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白癜风的专科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