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牙周病患者治疗效

本文原载于《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第22卷第2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2月从口腔科就诊患者中选取62例60~74岁的牙周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诊间口腔卫生宣教,研究组进行家庭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6个月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诊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较恒定,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第3,6个月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结论 积极、有效的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有助于牙周病治疗效果的长期维护,减轻牙龈炎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90%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老年人发病率最高[1]。其主要病原体为堆积在牙颈部及龈沟内的牙菌斑中的微生物。菌斑的长期控制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必要措施[2]。健康教育及必要的干预措施是提高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有效径,而连续的干预效果更佳[3]。2014年1月—2015年2月,通过对口腔高干门诊收治的老年牙周病患者进行由诊室到家庭的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使患者在家也能够得到连贯的医疗护理指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高干口腔门诊就诊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74岁;口腔检查以?临床牙周病学?[3]为标准,确诊轻、中度牙周病患者;无全身慢性疾病;无严重吸烟嗜好;近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有较好沟通能力能坚持按时随访。入组前,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和内容,并取得同意。符合上述标准的6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口腔医生进行常规牙周检查,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首次就诊时,由受过培训的护士向患者讲解牙菌斑的危害性及相关的牙周疾病知识。现场使用牙齿模型向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正确的Bass刷牙方法,洁治后嘱患者早晚刷牙,并于1,3,6个月后复诊。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院外自我评估指导:①教会患者如何在家评估口腔情况:告知正常牙龈与发炎牙龈的区别,认识牙菌斑、结石、软垢、色素等不洁物质。②向患者强调Bass刷牙

法:强调每次刷2~3个牙,每次刷牙时间至少3min(每人发放3min计时沙漏)并且根据不同老年患者口腔特点帮助选择特殊的牙具,如牙缝刷、单束刷等并教授使用方法。③刷牙自检法:强调每次刷牙的同时用舌头舔舐牙面到有玻璃样感觉为止[4],并每周指导患者使用牙菌斑显示剂检测涮牙结果,了解个人牙齿清洁中的不足。嘱患者嚼碎菌斑显示片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后用舌头涂满牙面,然后清水漱口即可显示出有色的牙菌斑,染色后自己可用镜子对照口腔检查,凡是有染色的牙面,就说明这些染色牙齿还没有刷干净,下次需要重点注意。④为了加强老年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延续性的护理效果,特设计一份“刷牙日记”(见表1)让患者每日填写,以便监督患者坚持正确刷牙习惯。(2)院外追踪随访:口腔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全程随访,每2周1次电话随访,并及时记录调整护理计划。①询问“刷牙日记”填写情况和实际所遇护理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调整护理处方。②鼓励患者坚持正确的口腔维护习惯并肯定患者的不懈坚持,给予患者更多的自信。③给予一些新的口腔知识宣教,强化口腔意识。④提醒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3.疗效评定:参照?预防口腔医学?[3]采用Turesky改良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为检测标准,选择16,11,21,26,36,31,46,41牙,分别检查近中唇(颊)乳头、远中唇(颊)乳头、正中唇(颊)乳头和舌侧龈缘4个面。4个面计分的平均值为每颗牙的计分。菌斑指数计分标准:0为牙面无菌斑;1为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为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为牙颈部菌斑覆盖宽度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为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5为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牙龈指数计分标准:0为牙龈健康;1为牙龈轻度炎症,牙龈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2为牙龈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不出血;3为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由同一医师进行检查和记录,所有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复诊时进行评定。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t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诊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于治疗开始后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6个月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较恒定,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6个月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见表2、表3。

3讨论

开展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菌斑是引起牙周病的重要因素,通过定期牙周治疗和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清除菌斑对于治疗和预防牙龈炎的效果已被广泛证明[5]。但牙周炎依然是导致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与老年患者对口腔的认识不足和常年养成的不良口腔行为习惯有关。患者在口腔门诊完成基础牙周治疗后,口腔延续性健康教育是改善牙周情况的关键。研究组患者初诊后的延续性健康教育方案包括:诊前护理评估、宣教、制定长期护理计划(“刷牙日记”填写、电话随访、门诊定期随诊再培训相结合),及时巩固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养成正确的口腔习惯,并尽可能避免对疾病不利的因素[6]。有研究提示,患者治疗初期是不利事件最易发生的危险时期[7],可能会导致其不能进行延续治疗。本研究中口腔护士在患者完成初诊治疗后每日让患者填写“刷牙日记”并于1、3、6个月后门诊复诊,每2周电话随访,及时给予患者口腔指导和建议,鼓励患者坚持正确的口腔维护方法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转归。“刷牙日记”可以对患者康复治疗执行情况进行每日的自我监督,电话随访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可及时发现并更正患者居家中存在的口腔护理问题,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老年牙周病治疗是临床上极为棘手的难题。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患者初次就诊出院回家后很难坚持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也很难获得理想的牙周治疗效果。延续性健康教育作为门诊护理的延伸,可以给予患者不间断的护理干预,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时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短期的菌斑抑制诊间口腔宣教和延续性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均有效。但随着时间的延伸,两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于治疗开始后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较恒定,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这说明经延续口腔卫生指导,可持续降低患者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在一段时间内抑制老年牙周病患者牙面菌斑形成,减轻了牙龈炎症。延续护理保证了患者由门诊治疗到居家护理的平稳过渡及护理治疗方案的效果。患者生理状况的改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8],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疾病。

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带动患者主动康复: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采取多途径、系统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开发患者参与护理的能力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刚刚开始行正确刷牙法时手法不娴熟并在时间上很难坚持,但随着护理干预的不断深入,在治疗1个月后,患者对口腔维护知识掌握情况渐好转。在治疗后6个月,大多数患者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口腔习惯,这是因为通过连续性护理干预,患者接收了大量的疾病相关知识,全面介入治疗中,患者感受到了牙周炎症的减轻,缓解患者口腔疾病的困扰,这大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学习和治疗积极性。

本研究所研究人群为老年干部,知识水平较高,这些人群关于口腔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尚且不足,其他层次人群情况可能更不乐观。本研究证实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我们调查的人群较为特殊,层次单一,样本量较小这都对我们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进行多层次、大样本量的研究,以期获得更有力的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借鉴。

(收稿日期:2016-03-21)

(本文编辑:高丛菊)









































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那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djo.com/zlcl/11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