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治疗策略
康复案例
预防知识
饮食健康

宝宝常见的4种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很常见,且病因有很多,比如:外伤(如刮伤)、食物刺激、药物过敏等都有可能引起溃疡。小儿口腔溃疡多是喝奶时被烫到;清洁口腔时,不小心刮到;宝宝自己咬到;或是被过酸的果汁所刺激到等。但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病毒所导致的溃疡。

它是一种口腔黏膜病毒感染性疾病,致病病毒是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而且有复发的可能性。HSV感染发生于口腔黏膜所引起的病症称为疱疹性口炎,多见于6岁以下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两岁居多。受病毒感染后,宝宝会因疼痛而烦燥不安、哭闹、拒食、流涎。这个情况就与大人的口腔溃疡是不一样的了。

其实说起来,口腔可以说是婴幼儿时期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最容易接触到外界刺激的。因此,各位粑粑麻麻们一定要格外的留心!接下来就分别为大家讲一讲小儿常见的四种口腔症状,以便各位粑粑麻麻更为系统、全面、完整地了解与认识,并为宝宝做好护理工作!

常见口腔症状症状1鹅口疮

鹅口疮真的算是宝宝的口腔症状中最常见的了,其原因主要是真菌感染,口腔没有彻底清洁干净。像是:含着奶瓶睡,妈妈的乳头清洁不到位,宝宝爱把东西往嘴里塞(比如被角,玩具)等。还有就是曾生过重病的宝宝,自身免疫力较差,或是家中有人患有脚气的,都会导致宝宝感染鹅口疮。

症状

口腔黏膜、两颊或上面硬颚、软颚部分,会有白色的块状凸起物。

治疗

多采用药物治疗,一般会在口腔内涂抹抗霉素药物,大概5~7天可痊愈。

护理

清洁是预防和护理鹅口疮的重要原则,尤其在饭后和睡觉前。一般可在喂奶后适当喂宝宝点水喝,可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或是用纱布沾水为宝宝清洁口腔卫生。大一点的宝宝要学会用牙刷,从牙床到舌头都要清洗干净(如果清洗不方便,至少用餐后可用温开水漱口)。

  鹅口疮和奶垢在口腔内都是白白的,比较难被分辨。临床上多会采用刮舌板,就是拿刮舌板清洁口腔,可被刮下来的就可以判定是奶垢,反之则是鹅口疮。因为鹅口疮并不会被刮下来,有时甚至还有口腔黏膜出血的状况,

症状2口角炎

口角炎多发生在上下唇的交接处,过去大多是营养缺乏所导致的,而现在多是吃完东西的残留物、念珠菌感染(抵抗力低下)等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体质问题,比如异位性皮肤炎。

症状

  宝宝的嘴角会有三角形的红肿、脱皮状况,有时候会感觉湿湿烂烂、有黄色分泌物。

治疗

  多使用含类固醇药膏(异位性皮肤炎患者也会使用),涂抹薄薄一层在患处即可,大约3~5天就会痊愈。如果症状仍未改善,则可能需要使用含抗生素药物,但仍建议依医嘱使用为佳。

护理

  平时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容易流口水的宝宝,可在口角处涂抹少许凡士林保护。此外,也要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用餐后记得把嘴唇和嘴角处擦拭干净。

症状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通过接触、飞沫或口水分泌物传播。而且肠病毒可以在外面的环境下存活一段时间,一旦宝宝接触到含肠病毒的人或物,之后又揉眼睛、鼻子,病毒就会侵入体内。

症状

  宝宝手脚会出现皮疹,也可能发烧3~5天,但通常过几天会慢慢自行痊愈。如果是重症患者,则可能会有意识不清、持续呕吐、高烧不退、肌跃反射(突发性肢体收缩动作)或心跳加快等症状。

治疗

①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②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③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④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⑤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

注:

针对重症者,应依照医师诊断后予以及时的治疗、处理。

护理

当状况缓和时,多让宝宝休息、适当补充营养,一般可入口食物都可以吃,此时能够维持宝宝体力最重要。

症状4口腔溃疡

小儿口腔溃疡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在小儿群中患病率超过10%,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可以自愈,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

症状

局部会有灼热的疼痛感,会出现食欲不振、烦躁、睡眠不安、口腔破溃等症状。若小溃疡太多或面积太大,可能还会合并其他诸如发烧、喉咙痛、压痛等症状。

治疗

  一般会用口内膏药做治疗,目的是保护伤口不再被外物刺激,加快其自身修复的速度。

护理

  宝宝口腔会溃疡,通常由饮食引起的概率较高。因此,当妈妈帮宝宝泡奶时,需先测试温度,避免高温入口。如果需喂辅食,也要注意食物的质地是否够软、够稀,避免对宝宝口腔造成伤害。









































儿童白癜风的原因
治白癜风有什么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djo.com/zdff/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