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医的说法,口腔味觉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心、脾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心开窍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脾者,仓禀之官,脾开窍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若心气不和,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就会出现口味异常(口腔异味)。故中医认为,口腔异味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应当引起注意。
·口甜
中医认为,口腔产生甜味,是由于脾胃湿热郁阻,肝脾痰炎内蕴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口腔出现甜感,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关。由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的含量过多,舌部味蕾受剌激而产生甜感。一般认为,此症也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口甜伴有纳呆、脘腹满闷、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濡渭者,方用佩兰一味,开水冲泡代茶服。也可取芡实、茯苓、扁豆、厚朴花、陈皮、栀子、黄连、藿香各15克,水煎内服。
·口苦
口腔出现苦味,多属肝胆热证和肠胃热证。此症多由胆气蒸腾所致。多见于各种炎症急性发作期。
通常认为:口苦与胆汁排泄失常有关。有些癌症患者由于舌微循环发生障碍,舌尖感受甜味的味蕾萎缩,加上唾液成分的改变,所以常有口苦之感。
出现口苦,如伴有头痛、眩晕、目赤、急躁易怒、睡眼欠佳、舌苔黄、脉弦数,可用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郁热,热清则口苦自除。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