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期介绍
周期发展
周期优势
周期市场
周期前景
周期资源

打开六保六稳背后的民生账本中国

打开“六保”“六稳”背后的民生账本——专家学者解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编者按: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经济增长的内容已经融在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从兜住民生底线到补齐脱贫短板,从强化企业帮扶到巩固内需支撑,从对冲疫情影响到改革突破、危中寻机,中国经济航船瞄准既定的方向破浪前进,更有了行稳致远的从容与底气。

每一个具体的数据背后,都是一本“六稳”“六保”的民生大账,都是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本期《经济广角》请专家学者打开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数据背后的密码,厘清政策脉络、剖析任务分解,助力在应对挑战中掌握主动权、下好先手棋。

万人:全力推动就业目标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全年目标,充分考虑了疫情下一季度经济增长和就业受到的严重冲击,同时建立在防控疫情常态化和加快复工复产基础上,既实事求是也积极进取。近年来,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一般为万以上,由于今年第一季度的新增就业仅为往年同期的约70%,设立全年万以上的目标,意味着今年其他时间的就业增长需要显著高于第一季度甚至往年同期。自年1月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以来至年底,该指标总体在5%左右变化,今年2-4月提高到6%左右,随着全年其他时间经济增长的恢复,失业率将向趋于5%左右回归。

保就业是“六保”之首,是保障民生的根本,也是扩大内需、恢复增长的关键。要达到全年就业目标,需要在以下方面有强有力的政策推动:首先,恢复并保持新创企业增长速度是新增就业加快的关键,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多种所有制、多种业态、多种经营模式和多样化就业形式创造更好条件。其次,要全面施策降低失业率,包括扩大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和提升效率以减少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通过社会政策托底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以降低周期性失业率。再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造成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这需要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从扩大高中、高职和高校招生规模,到提供技能培训以及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等,都可以抵消市场失灵的消极效应。

(光明日报记者邱玥整理)

3.75万亿元: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亿元。

●恒大研究院原院长助理罗志恒:

增加专项债新增额度及可用作项目资本金,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重要体现。疫情此前对经济社会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当前经济正持续恢复。但受疫情防控需要避免聚集和居民收入下行等因素制约,需求端仍未完全恢复。通过专项债券扩大投资,是较为直接、有效的扩大投资总需求的方式,能带动企业生产和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和基本民生,同时缓解地方财力紧张。专项债券重点支出的投资方向是“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尤其是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优化供给结构。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专项债券支撑的这些重大项目和重大民生建设,从长远看符合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要加快专项债券的发行工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在使用上要优选项目,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光明日报记者陈晨整理)

3.5%:中国经济稳物价有底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

将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预期目标设定在3.5%左右,说明我们有信心将物价水平保持在温和增长的空间。过去几年一直将CPI预期目标定在3%左右,今年之所以有所调高是出于预防性的考虑。一方面,去年以来,由于猪肉价格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升,导致物价水平一度偏高;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较大,未来还可能有新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

中国经济稳物价是有底气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CPI同比上涨分别为5.4%、5.2%、4.3%和3.3%,呈逐月回落态势。从食品价格的变动情况看,下半年食品价格的翘尾因素会大幅回落,CPI降到3%以下的可能性较大,甚至会出现更低的水平。综合分析,CPI超过3.5%的可能性非常小。从核心CPI看,一直在小幅回落。受疫情影响,目前需求不足,下半年如果需求改善,核心CPI也不会大幅反弹,而是走稳并趋向继续小幅回落。目前从全球看,二季度世界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因此油价等大宗物品没有上涨压力,加之国内粮食供给充足,都会确保CPI预期目标的实现。

(光明日报记者张翼整理)

2.5万亿元:“放水养鱼”为市场主体纾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平:

预计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2.5万亿元,是为实现“六稳”“六保”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留得青山”阶段性策略和“赢得未来”长远性战略的有机结合,把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推向新高度、新阶段。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所在,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特别是强化阶段性税费政策安排,有助于消除疫情不利影响、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放水养鱼”,提振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信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生存发展,通过稳住上亿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

为使2.5万亿元减税降费落地生根,一方面需要税务部门进一步提升站位,按照“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尽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力”的要求精准落地,确保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直达一线,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让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另一方面,减税降费政策大都是综合性一揽子措施,确保优惠政策落地生根见效,需要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探索创新共治机制。

(光明日报记者陈晨整理)

3.9万个:老旧小区改造助力居住品质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镇老旧小区新开工改造,面向的主要是年前竣工的城镇住宅小区,以及-年竣工的已售公房小区。这些小区住宅的设计建造标准普遍较低,比如6层或7层以下没电梯、抗震防护等级低、缺少停车设施和服务配套用房、亟须适老化改造等。过去,由于我国城镇住房长期短缺,所以住房政策的重点大都集中在如何增加新建住房上。现在住房数量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住房政策的重点也就自然地向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djo.com/yfzz/22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