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肺部念珠菌感染现状
念珠菌普遍定植(colonziation)于口腔、鼻咽部等上呼吸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定植率增高。当机体由于恶性肿瘤、血液病、艾滋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抵抗力低下时,定植于上呼吸道的念珠菌可大量增殖并移行至下呼吸道,从而引起人类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尤其是导致肺部念珠菌病(pulmonarycandidasis)[1]。
由于深部念珠菌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与其他感染相似,导致了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治疗延迟。而且深部念珠菌感染病情凶险,发展十分迅速,即使接受充分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40%[2],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02
肺部念珠菌感染是否真的少见
如何看待肺部念珠菌感染争议的问题,还要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n,IPFI)的概念以及确诊依据出发。IPFI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即真菌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侵犯,引起气道黏膜炎症和肺部炎症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3]。
因念珠菌广泛的定植于人体的呼吸系统中,且肺部的天然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念珠菌属真菌对肺组织的侵袭,即使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中气道分泌物念珠菌培养阳性也可能仅仅是念珠菌定植而非感染。因此,目前对念珠菌肺炎的定义是除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外,还要有念珠菌侵袭肺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肺组织念珠菌培养阳性,而念珠菌较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病程相对较短,临床上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机会可能较少,所以真正能得到确诊的念珠菌性肺炎和肺脓肿非常少见,确切的发病率数据缺乏,导致了临床医生们对此产生了争议[4]。
而根据医院呼吸内科刘又宁、佘丹阳老师年所发表的《近十年临床确诊肺真菌病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一文中指出,在经过临床确诊的例肺真菌病患者中,确诊为肺曲霉病共例,占比率为39%确诊为肺念珠菌病共例,占比率为34%,其中70.1%(/)的肺念珠菌病患者,是依据血液或胸液培养分离出与痰培养相同念珠菌而确定病原学诊断的,29.9%(47/)是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获得真菌感染学证据的[5]。
通过此回顾性分析作者指出:肺念珠菌发病率几乎与肺曲霉相同,其患病率是各种肺真菌病中的第二位,肺念珠菌感染绝非少见。
03
需高度重视下呼吸道念珠菌的定植
对于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下呼吸道病原体的定植是感染的重要发病机制[6]。
根据年加拿大学者Delisle等[7]对例VAP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现,下呼吸道念珠菌定植与VAP医院病死率密切相关(OR值为2.47),下呼吸道念珠菌定植的VAP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34.2%,而无定植的对照组仅为21%。因此对于在ICU接受人工机械通气的患者,念珠菌定植并不只是无关因素,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8]。而且念珠菌定植已导致ICU的治疗和抗生素治疗临床疗效不佳,甚至加速病程的进展[9]。
04
小结
综上所述,就目前对念珠菌在肺部定植与感染过程的认识,按照肺部IPFI诊断和治疗指南对其进行临床处置是否恰当,尚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肺念珠菌感染绝非少见,且念珠菌在下呼吸道的定植是引起肺念珠菌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甚至对此加以干预。
参考文献/链接
向下滑动阅览
[1]任成山,郭乔楠.进一步提高对下呼吸道念珠菌感染的认识[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9():-.
[2]CampionEW,KullbergBJ,ArendrupMC.InvasiveCandidiasis.[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5):-.
[3]朱光发.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31():-.
[4]施毅,刘又宁,张波,等.肺念珠菌病[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5]刘又宁,佘丹阳,孙铁英,等.近十年临床确诊肺真菌病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4(2):86-90.
[6]DECraven,ChroneouA,ZiasN,etal.Ventilator-associatedtracheobronchitis:theimpactoftargetedantibiotictherapyonpatientout
热点文章